達克羅發展歷史
在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,有些地區由于天氣寒冷地面結冰,所以就會采用在路面上撒鹽的方式來降低融化點,以達到除冰的目的。
但是鹽中的氯化鈉在融化后,鈉離子會濺到經過的汽車上,時間長了就會腐蝕掉汽車上的部件,對汽車造成嚴重的危害,長期以往還會危及到駕駛安全。
有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后,就研發出了一種新的溶劑,將其涂敷在金屬表面,再用高溫烘烤后就會在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涂層,而這就是達克羅。
由于達克羅的防腐蝕性能太好了,所以首先就被用在對防腐蝕要求非常高的各種軍事裝備上,后來通過不斷的改進后,開始在其它各個行業中廣泛使用。
達克羅的工藝流程
脫脂除油
帶有油脂的工件必須對表面進行脫脂除油,脫脂除油的效果,將直接影響整個鍍層附著力和和防腐蝕質量。
通常采用三氯乙烯與工業堿混合后的有機溶劑進行脫脂除油,將工件放入溶液中浸泡半小時就可以完成除油,除油完成后取出工件,要用清水將工件表面的溶液沖洗干凈。
拋光
工件表面會存在一下毛刺或者銹跡,需要將表面清理干凈,將工件放入拋丸機中或者用機械直接拋光干凈,這能提高工件的防腐蝕能力。
涂覆
達克羅使用的涂覆液主要是由鋁,鋅,乙二醇以及鉻酸等成分組成,將其混合攪拌后使用。
一些較小或者標準件通常會采用浸液的方式,將這些工件放入涂覆液中十秒左右,讓工件表面全部裹滿涂覆液后取出工件,為了避免出現積液和流掛的現象,用離心力甩干的方式去除工件上多余的涂覆液。
還有一些較大的工件,并不能采用浸液的方式來完成,這就需要采用機器設備將涂覆液噴涂在工件表面,采用噴涂方法的工件表面附著力差,抗腐蝕性能也會降低。
烘烤固化
表面涂覆上液體后,首先要用120℃的溫度烘烤10分鐘左右,這樣是要緩慢的蒸發掉涂敷液體中的水分,也讓涂覆液充分與工件接觸在一起。
再用300℃的溫度烘烤30分鐘左右,讓工件表面的涂覆液充分固化,最后形成一張薄薄的膜。
后處理
高溫烘烤固化后的工件溫度會很高,要讓工件經過冷卻系統快速冷卻,最后經過檢驗后的工件就完了整個達克羅工藝。
達克羅具有非常強的防腐蝕性能,彌補了傳統防腐蝕時間短的缺陷,將防腐蝕技術推上了新的臺階。
達克羅的特點
相對于部分傳統的電鍍工藝,達克羅具有更多的優勢。
例如使用達克羅工藝后的產品,防腐蝕性能是傳統鍍鋅的幾十倍,通過鹽霧測試后發現,普通達克羅可以達到鍍鋅的20倍,而那些長效達克羅的測試時間會更長,在核工業中的有些部件使用達克羅工藝,使用壽命能達到30年。
達克羅不會像其它電鍍工藝那樣,在受到拉伸和應力作用后有裂紋,或者斷裂現象。
在高溫環境下達克羅有很好的穩定性,這比傳統的鍍鋅耐高溫性能要高很多。
使用達克羅工藝后的產品有非常好的抗沖擊性能,所以達克羅工藝非常適合那些受力部件,這是因為達克羅滲透性好,能將表面鍍層與產品很好的結合在一起。
與有些傳統電鍍工藝不同,達克羅在生產過程污染較小,所以部分高污染的表面處理工藝正逐漸被達克羅所取代。
雖然說達克羅有著諸多的優點,但同時也有一些不足之處。
有些達克羅中含有對身體有害的六價鉻離子,長期接觸后將會對人體造成傷害,并有致癌的危險,按照相關產品標準是不準含有這種有害物質的。
達克羅工藝表面顏色只有銀色和白色,比較單一,所以需要其它顏色就必須再次后處理以獲得不同的顏色。
達克羅涂層的導電性能比較差,以及在生產過程中時間長,能耗高,這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。
金屬的表面處理有很多種,像我們常見的有電鍍,發黑,磷化等等,有一種表面處理叫達克羅,相信很多人都比較陌生,也許見到過這種表面處理后的產品,但并不知道它使用的是達克羅處理工藝。
什么是達克羅
達克羅這個名字是英文DACROMET的音譯,也被人們稱為達克銹或者是達克龍,它是一種將金屬鋁,鋅以及鉻酸作為主要涂覆原料的新型金屬表面防腐蝕涂料。
使用達克羅的基體材料主要是鋼鐵和有色金屬,通過涂覆液與金屬基體發生反應后,在其表面會形成一層銀灰色防腐蝕薄膜,能將基體與空氣隔絕開起到保護工件的作用。
達克羅在各個行業中都廣泛使用,如建筑,小五金,緊固件,道路工程以及石油化工等等。